- A+
《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是影视剧包括戏曲最为热衷的故事桥段。因为最能体现主人公孙悟空英勇善战,机智勇敢,以及反抗精神。一句话,在这两个故事里,孙悟空最为拉风牛叉,而读者观众看得最酸爽过瘾!
可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大圣承担的后果?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虽然是孙悟空的鼎盛状态,同时也是他人生走向低潮的转折点。我们实际上是在看大圣出糗!
一
先说大闹天宫。这段故事出现在《西游记》第四回至第七回。
孙悟空因为“借走”定海神针、强销生死簿,被告了御状。数罪并罚,本应严惩,但玉皇大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将孙悟空招安,封了个弼马温。后知后觉的孙悟空发现自己只是个马夫,一怒之下撂挑子,回了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并且将前来“降妖”的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
玉皇大帝无奈再次招安孙悟空,让他看管蟠桃园。可孙悟空坐不了办公室,监守自盗不说,还搅了王母的蟠桃宴,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并逃离天宫。
天庭派十万天兵、布下天罗地网,二次捉拿孙悟空。尽管如此,如果不是太上老君暗算,孙悟空也不会败阵。随后被擒的孙悟空被天庭各种虐,结果坏事变好事,将他炼成金刚不坏之身和火眼金睛,装备升级。
这些情节,读者和观众恐怕已经烂熟于胸。如果故事发展到此结束的话,那完全是正能量――草莽英雄反抗暴政,封建王朝被砸碎了再踩上一脚,真是大快人心!可是并非如大家所愿。横空杀出一个如来佛祖,将英雄玩弄于股掌。
其实吴承恩也想把孙悟空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但是不符合社会现实,英雄必须饱受挫折才能成熟,所以大闹天宫是悲剧结尾。孙悟空从一个自由侠变成了职业人――他换取自由的代价是为政府官员当保镖。
在这个故事里,虽然孙悟空很强大,很能打,也很聪明,但他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并未意识到对手有多强大。表面上对方只是一群懦弱的龙王、阎王,不堪一击的天兵天将,再加上一个昏庸无能的玉皇大帝。背后却是一个强大的统治阶级,以及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一众。
作为执政者,玉皇大帝对孙悟空这样一个刺头的手段也是“有礼有节”,先礼后兵的。他得知自己的官员被欺负,起初想到的是武力镇压,但考虑到孙悟空是个人才,不如拉到自己的队伍里,便随手给个小官儿安抚一下。后来,孙悟空一再犯上,根本不把玉皇大帝当回事儿。当政者彻底毛了,才痛下杀手。孙悟空毕竟只是孤胆英雄,对抗不了这么大的统治集团。
二
再说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孙悟空与唐僧等四人行至白虎岭前,遭遇要吃唐僧肉的尸魔白骨精。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老人和白发老汉,全被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倒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两命,违反佛家戒律。在第三次白骨精变成的老汉被孙悟空一棒打死后,唐僧写下一纸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随后,在观音菩萨的撮合下,唐僧孙悟空师徒重归于好,但是孙悟空被紧箍咒坑苦了。即使明知是领导的错,也不敢轻易顶嘴。这还不是悲剧吗?
在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引发悲剧的原因。三次打白骨精的过程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一打:山野里忽然冒出一位年轻的村姑,悟空对唐僧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打死了妖精的替身。
二打:山坡上闪出一个老态龙钟的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再次识破是那妖精变的,“看俺老孙一棒”,当头又是一棒。
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山神作证。”他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我们发现,孙悟空三次出手,都没有征求领导的意见。虽然明知道征求也不会被批准,但是你没有请示还是不对的。领导会觉得你这个下属没有规矩,如果什么事儿都不经过批准,还要我干嘛,我还怎么带队伍?
所以,我认为唐僧心里并非完全不知道白骨精在忽悠他,而是故意要治一治悟空的坏毛病,整顿一下工作纪律,强调一下领导权威。他也没想到悟空会忍受不了他,真的一走了之。
这个故事,也是四人缺点和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唐僧的迂腐,八戒的贪婪,沙僧的息事宁人,以及孙悟空的自作主张,其中最重要的是唐僧和悟空的矛盾。经过三打一事,虽然团队归于和睦,但是孙悟空从一个敢闯敢干的职场菜鸟,彻底转变成一个低眉顺眼的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