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最近,古装青春偶像励志的史诗巨制《重耳传》未拍先火,很多先秦粉丝在其官微后面留言,希望能拍出一部能经得起推敲的电视剧。《重耳传》之所以引发大家讨论,来自晋文公重耳的人格魅力及其传奇的创业故事。按照历史的时间轨迹,我们以晋文公重耳来做开篇,谈一谈史上创业最成功的几位帝王诸侯。
一、晋文公重耳为自主创业开创先河
晋献公有七子,重耳虽年龄最长,却不是嫡子,他在骊姬之乱中逃亡时间最长,最后却继承了国君位,他即位仅九年就做了华夏霸主,“从此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语)。其开创的霸业,中间虽有起伏,却一直延续到春秋末期,长达200余年。晋文公的这一段传奇经历对春秋历史影响极大,并且,晋文公以德、法治国的信仰和不争之争的理念,又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的源泉,对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强大的团队是要靠自己的才华和仁义得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多一些促膝谈心,少一些求全责备,完全的信任自己的团队才能以最快速度成就大业。
成就指数:★★★★★
才华指数:★★★★★
忠义指数:★★★★★
励志指数:★★★★★
二、秦始皇嬴政经过年少奋斗史赢得天下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平匈奴,制六合,始称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结束了长达550年的诸侯战乱的格局。无独有偶,嬴政年少时与重耳同样有着异国他乡生活的经历。嬴政曾与自己的母亲蜗居赵国,东躲西藏,直到11岁时才被送回秦国。回国之后不久便继位,那么问题来了,从小不在一个生活圈里长大,冷不丁空降一个皇帝,当然会受到很多排挤,又有吕不韦独揽大权,秦嬴政过了十多年的傀儡生活,但嬴政用自己的才能与智慧在没有立足之地的秦宫建立了自己的团队,重用李斯,拉拢蒙恬,当吕不韦渐渐老去,亦是我嬴政出头之时。
秦始皇的年少奋斗史似乎没那么波澜不惊,甚至让人觉得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但这同样寓意一个道理:才能不及时藏起自己的野心,时机未到时撤资好好过冬,静静的等待、积累、沉淀,跪着过冬,赢在后年。
成就指数:★★★★★
才华指数:★★★★
忠义指数:★★★
励志指数:★★★★
三、刘邦的汉军所到民生所向
刘邦堪称历史上最厉害的开国皇帝。自小对兄弟肝胆相照,才智过人,飞鹰走狗。正此中国民族文化正本清源之际,小编想就刘邦的事迹小谈一番。
在去服徭役的路上,刘邦深知此次前去有去无回,对那些逃走的人既不追捕也不责怪,因为前方死路,跑去活命人之常情,最终走到芒砀山附近徭役已经跑了只剩下几十号人,刘邦深知杀头之罪,也不愿带着这帮自己的乡里赴死,遣散大家之前,还用自己的银两请大家喝酒,我想此情此举就已经透露了这位才华不及张良,威武不及项羽,打仗不及韩信的汉王,终能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仁义。汉军所到民生所向。当代互联网开荒拓土的马云大神口中一直所说的那句:我做的是不是我的事是人民想做的事,我没有梦想,即使有,那就是带着大家一起完成梦想。
刘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创业的天条:要顺应“民意”也就是大趋势,用户的体验,要有道,否侧不能成功,即便成功也只是短暂的成功。
成就指数:★★★★★
才华指数:★★★
忠义指数:★★★★
励志指数:★★★★★
四、朱元璋回归正统新修礼乐
明朝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有成祖五征蒙古,扬威塞外;有郑和七下西洋,开波拓浪。
明朝也是一个英武刚烈的时代,“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八十日带发效忠,十万人同心死义”。当全世界都在惊呼这个洋洋大国的时候,又有谁会知道,建立这个昭昭大明的,是一位小时候要饭长大放牛娃。朱元璋推翻暴政,使中国回归正统新修礼乐,功绩昭昭,日月共鉴。
朱元璋小时候名重八,因为家贫被迫流亡他乡,但也正是流亡的经历,成就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后来同徐达,刘基等人组成的团队开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唤醒了北方人民的对新生活的渴望,最后朱元璋一呼百应,顺应民心,终建立大明。
朱元璋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队再好,不是你的也没有用,只有建立一个完全信服你的团队,才能迅速的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成就指数:★★★★★
才华指数:★★★★
忠义指数:★★★★
励志指数:★★★★★
那些自幼胸怀大志且白手起家的勇者,那些在风云变幻中把握天下大势的领袖,那些威加海内还不失风流的帝王,是因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而承载,是因为他们自强不息忍辱负重的人格,他们是历史所铭记的真正的明星,他们所创立的大业,是我们仰望的。
小编突然发现,他们四位都有一系列的共同点:
1.都经历过流亡的生活;
2.都有一个走投无路殊死一搏的“自主创业理由”;
3.都建立了强大而稳固的政权与国家;
4.都是白手起家,但追随者众;
创客们,当你们还一无所有的时候,知道现在该怎么做了吗?快去流亡吧!(弱弱的开个玩笑可别真去啊!)
这波历史盛宴,拿去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