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宠物视界咨询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天使――生命处方》近日在第4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上映,获得了塞尔维亚观影人和业界的好评。电影创作团队出席了当晚的放映式,并与现场来宾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天使――生命处方》是我国电影史上首部反映传染病题材的影片,以三0二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为人物原型,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陈菊梅教授在传染病防治领域拼搏奉献的一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性电影,这部影片讲述的女主人公虽已耄耋之年,如今仍奋斗在传染病学治疗研究的第一线。如何拍摄好这样一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具有突破性和挑战性的电影,导演杨虎坦诚难度不小,“陈菊梅教授在肝病传染病学研究有建树,特别是对五味子这味药提纯治疗转氨酶升高,这在当时救了不少人。这部片子是讲她的一部人物传记片。在我国医学界传记片类型的电影不多。片子(故事的讲述)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陈菊梅教授还健在,我们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来做,在做的过程中也有困难,比如健在的老一批专家学者(和陈菊梅的同事),他们会把自己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去比较,(希望故事尽可能真实)。所以我们做的也是对她生活最大的一种提纯,就像她提纯五味子一样,我们提纯了她一生中最精彩的几个点。”
解放军女演员丁柳元在片中饰演陈菊梅同事及挚友――另一位德高望重的女医生张思羽。她在陈菊梅事业遭遇沉重打击时成为她最坚强的后盾。半个多世纪在传染病学研究治疗路上的并肩作战,让她们成为工作上最默契的搭档和生活中最知心的挚友。在谈到塑造本片角色时,丁柳元认为这是令她感动、学习、升华的难忘过程,“我觉得能演这样一个角色很荣幸。首先她和我们一样是军人,再者他们是救死扶伤的天使,(饰演这样一个角色的过程)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医患关系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样紧张。他们的那种奉献,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都非常打动人。作为一个旁观者,正常人是很不愿意进入传染病医院内的,但是我这个职业一定要去体验生活。我就坐在那里,不介绍自己是谁,怕病人觉得有障碍,有第三者在。但是你看到他们那种真实的反应,握着医生的手。医生因为病毒传染的缘故,从病房出来都要换好几道衣服,但是他们见到病人的时候,握着手,笼着他们的头发……好感动,而且你会觉得他们一定不是假的,他们那个时候的职业精神,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他们也是战斗一线的英雄。所以我觉得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特别平凡的人,但是在做着特别不平凡的事,作为军人有幸演我们部队的这些真正的英雄,和平时期的英雄,我觉得特别荣幸。”
看完这部片子后,一些塞尔维亚观众认为,这不仅是一部讴歌英雄的赞美诗,也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中国爱情故事。故事以陈菊梅和同为医学专家的丈夫陈国仕在异国相爱开始,两人的爱情与事业经历文革的动荡和病魔的考验,他们在传染病防治领域探索求知,相互扶持,相濡以沫。饰演陈国仕一角的著名演员刘之冰此前演绎过各种身份职业的角色,而扮演科学家还是第一次。而他也把自己在片中对角色的诠释,看做是一种使命和责任,看做是对无数默默奉献的中国科学工作者的一种致敬,“应该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随着国家不断进步,我们对科学认知的提升,是和这一批脚踏实地的科学工作者们的勤劳与努力分不开的,所以不管片子表达了多少,因为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来讲,尽管我们作为创作者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表达出的东西也远不如生活那么精彩。所以我们只好尽自己的努力和责任,做一部分我们认为有意义的工作。不同国度、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之间会有很大差异,我们只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让塞尔维亚人民能够更加具体、切实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爱好和平和尊重生命这一部分主题始终不渝的追随与努力。”
在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的放映,是《天使――生命处方》首次在国外银幕上展出。影片中所表达的白衣天使以救死扶伤为本,对科学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作为全人类所向往的价值观,自然能够获得塞尔维亚观众的共鸣。塞尔维亚资深文化人士奥布拉多维奇女士在看完电影后表示:“今晚的电影在很多方面让我印象深刻。首先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影片中表达的情感,影片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值得敬仰的杰出女性,也是一部美好的爱情故事,更反映了中国近五、六十年来的历史政治进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部电影拥有一部优秀电影所应具备的一切特质,从剧本、导演、演出到制作,它保留了在平静中娓娓道来的标志性的的中国式叙事方式,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实际一切都已经发生。”
《天使――生命处方》是第4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上为数不多的来自中国的电影。以传统悠久著称的这场巴尔干电影盛会,今年云集了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超过110部电影,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塞尔维亚和巴尔干地区国家近年来出产的优秀影片。
曾几何时,《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南斯拉夫老电影在中国的风靡一时,让很多中国人产生了南斯拉夫情结,这种近乎传奇般的现象,也成为如今中塞两国高层和民间交流中脍炙人口的佳话。导演杨虎表示,此次做客贝尔格莱德电影节,也是与各国同行、特别是塞尔维亚同行交流经验、寻求合作、甚至“再续前缘”的良机,“可以说电影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甚至不懂语言,看电影也能看明白片中要表现什么。我们这次来就是希望和塞尔维亚加强电影方面的交往,请他们到北京、到八一电影厂去参观,谈一些合作项目。我们也可以来到贝尔格莱德拍片,我们交流多了,故事就多了。故事多了,电影的素材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