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文假醋非大文化 规矩礼仪乃真性情

  • A+
所属分类:文章鉴赏

  

  南朝梁简文帝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脂砚斋说:“为人要老实,为文要狡猾。”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酸文假醋都不是大文化,懂得其中的规矩礼仪才会展现出真性情。《论语》中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学会礼仪礼貌是难以有立身之处的。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京剧中的礼仪很多,例如京剧表演时的君臣之礼、居家礼节、主宾之礼、婚丧之礼、官场及其他场合的一些礼仪还有京剧舞台上的座次有着严格的法则与规律。
  
  君臣之礼:京剧里的大臣见皇帝(叫“见驾”)时,都是毕恭毕敬的。他们必须根据各自的官职级别行跪拜之礼。身份地位较高的只跪一条腿(左腿微屈,向左前方斜挎一步,右腿跪地)或者只将左腿向左前方斜跨一步,躬身施礼;身份地位低的则要双膝跪地。行礼时说:“臣某某见驾,吾皇万岁!”皇帝说:“卿家平身。”大臣说:“万万岁!”然后才能站起来,垂首侍立。待事毕,皇帝下旨,对大臣说:“领旨下殿。”大臣说:“领旨!”或着说:“遵旨”,“谢万岁”,才能下场。
  
  居家礼节:在家里,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子女见父(母)都要躬身施礼,说:“孩儿参见爹爹(母亲)。”女儿见母亲时要两手松松地抱拳,重叠在胸前右下侧,同时略做鞠躬的姿势,说:“母亲万福。”父(母)以手示意说:“罢了”,或说“我儿免礼”。儿女行完礼,要在一旁侍立,等父(母)说:“我儿一旁坐下”,儿女说:“谢坐”,然后才能坐下,坐的姿势要规规矩矩。在一些特殊情境下,比如母子久别重逢,晚辈要对长辈行跪拜之礼。例如《四郎探母》中,杨四郎在宋营见到分别十五年的老母佘太君时,就要跪拜叩首。
  
  主宾之礼:京剧里,主宾相见有比较固定的仪式。仆人通报,说:“某某到。”主人说一声:“有请。”乐队吹奏唢呐曲牌[工尺上],主人离座出迎。寒暄一番,说一些客套话,然后客人在前、主人在后,做出虚拟的进门动作。落座后,彼此说几句客气话。例如《铡美案》中,陈世美来到开封府落座后,包拯先说:“不知驸马驾到,未曾远迎,当面恕罪”,并做拱手的动作,陈世美边拱手边说:“岂敢,本官来得鲁莽,明公海涵。”有时在一些比较正式、隆重的场合,主客双方要同时背向观众,向衬幕打躬施礼。比如《群英会》中,周瑜和蒋干见面落座之前就这样行礼。在京剧里,朋友相处或与不熟识的人交往也要讲究礼节。如《姚期》里,姚期奉诏回朝,他的“亲密战友”马武敬酒送行,姚期念:“叨扰了!”接过酒杯,洒酒敬天地,唱三句[西皮快板],拱手上马。
  
  官场礼仪:京剧中,官员之间、官民之间的礼仪严格,等级森严。下属见上司要低头下跪或躬身施礼,说“参见大人”。小官在大官面前要低头、弯腰、垂手,大官说什么都要表示服从,说“遵命”、“多谢达人”。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如升堂审案、钦差巡按理事,小官见大官要先报门,说:“报,下官某某告进!”同级官员之间见面要行拱手礼,分别的时候要说声:“告辞了”,“请”,再拱手作别。
  
  行婚礼仪:京剧舞台上表现婚丧嫁娶的礼仪比较简单,主要通过音乐、服饰、道具的色彩变化,制造气氛。比如台上用红色大帐、红色桌围椅披,桌案上红蜡烛台。拜堂时,唢呐奏[工尺上]牌子。丑扮的傧相由上场门上场,说几句与剧情有关的吉祥话。比如《凤还巢》中朱焕然和程雪雁拜堂时,傧相念:“两家成婚配,夫唱要妇随;洞房花烛夜,才知谁是谁。”吉祥话说完之后高声念:“一拜天地!”新人同向外拜;傧相再念:“二拜高堂!”新人同向内拜;傧相再念:“夫妻交拜,送入洞房!”新郎、新娘对拜后双双下场。
  
  京剧舞台上的座次:传统礼仪习惯以左为大,右为小,故戏曲舞台靠近下场门的区域称之为“大边”,靠近上场门的区域称之为“小边”。舞台的上场门一侧是主位,下场门一侧是客位。上场人物必须分宾主落座,客坐大边,主坐小边。按长幼尊卑区分主次。比如《群英会》“对火字”里,诸葛亮是东吴的客人,坐大边,周瑜、鲁肃是东吴的主人,坐小边。周瑜是统帅,鲁肃是参谋,所以鲁肃必须坐在周瑜的右侧等等。
  
  京剧礼仪就像一滴水,许多礼仪汇聚起来才形成了一片海洋。因为程式化的东西中蕴含着礼仪文化,京剧不再是酸文假醋的填充,而是舞台之上真性情的流露,也是生活最完美的诠释。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