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自律得以自由责任让爱伟大
摘要:社会外在约束和个人欲望追求看起来总是相互矛盾的,人类原始的渴望与伦理道德的制约如何达到平衡是值得思考的话题,本文以《包法利夫人》中的艾玛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为例,浅析社会责任与个体欲望的关系,并得出了自律得以自由,责任让爱伟大这一观点
一、《包法利夫人》:社会和个人同是毁灭艾玛的凶手
艾玛的结局是个悲剧,因为她死了,可能她不得不死,福楼拜偏爱于她,却没有停止批判她。也许从作者的笔触来说,他写的是爱情,隐射的却是法国狂热高涨的民主情绪和过度艺术审美化,但是我仅仅想谈谈艾玛的感情,我们小说女主角数次痴醉的爱情。
艾玛十三岁就进入修道院读书,接受者贵族式教育,她热爱音乐与鲜花,对浪漫主义充满向往,当她和乡村医生包法利先生结婚以后,她那仿佛有着玫瑰色羽毛的爱情巨鸟被折去了双翼,他的平凡庸俗、无知迟钝都让艾玛感到绝望,于是她走上了一条死亡与希望相矛盾的道路――她出轨了。她两次出轨经历都像烟火一般,让她无比享受,却最终毁灭,无论是莱昂还是罗多尔夫,他们对艾玛的爱源于冲动和欲望,厌倦就逐渐滋生出来了。福楼拜确实是偏爱艾玛的,他仿佛对笔下的这个女人又爱又恨,艾玛的桃色事件,是不可理解的,但又被他描写的让人心猿意马。“细长的水草成片地倒伏在流水里,随水浮动,好像没人梳理的绿头发,摊开在一片清澈之中。有时候,在灯心草的尖端,或者在荷叶上面,看得见一只细脚虫慢慢爬着,或是待着不动。阳光穿过前赴后继、随生随灭的波纹,好像穿过蓝色的小球”,这是艾玛见到情人是的环境描写,不难发现,这并不是美好词汇的简单堆砌,而是艾玛在追求审美中的迷醉。我们甚至怀疑,艾玛在对爱情的追逐是否已经迷失真实与虚幻。对于她最后服毒自杀的结局,个人认为,如果这不是一种报应,至少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艾玛所追求的爱情缺乏责任感,彼此都没有承诺和义务,也就没有人为艾玛的死负责。
在艾玛感觉自己爱上莱昂的时候,她的内心是愧疚不安的,为此,她按时上教堂,面色苍白,像大理石一样冰凉。这时候的她还是值得肯定的,艾玛受到内心的良知和责任感驱使,不断地同欲望作斗争,显然这种斗争的效果并不显著,在地主罗多尔夫勾搭她以后,艾玛迅速沦陷了。在这一过程中,包法利先生是及其无辜的,他一心一意爱着艾玛,用笨拙粗劣的方式对她好,艾玛沉浸在狂热的恋情中无法自拔,甚至想要私奔,这种感情,即便真挚,却也违背了家庭伦理道德。有人说,美是一种天赋,包法利先生的贫穷与无知构成艾玛的生活,同时毁灭了她,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本能与权力,而伦理道德的约束只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艾玛的背叛与反抗是正确的,但作品呈现出的结局是一个悲剧,笔者认为,人生来自由,但也处处是枷锁,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体现意义和价值,违反社会道德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自由是不能长久不会幸福的,是我们必须批判的。
二、《安娜卡列尼娜》:逃脱了社会却逃不过自己的审判
毫无疑问安娜是美丽的,她就像芜草中的奇葩,妖娆美丽、热烈真诚。与艾玛相比,安娜的境遇其实要好一点,她遇见了真正爱自己的人,安娜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是安娜想要的东西更多,沃伦斯基的爱情、自己的孩子、上流社会的身份和地位。八年没有爱情的婚姻,让她遇见真爱时不顾一切,她可以直接向丈夫卡列宁坦白:“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我就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安娜比艾玛更加地勇敢热忱,她也曾对沃伦斯基说:“爱,我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安娜如此执着地追逐爱情与幸福,为什么她的结局确实卧轨自杀?这部作品极其讽刺的一个画面就是一开始安娜和沃伦斯基相识定情时,便是在火车站,她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沃伦斯基帮助了那个女人,而在结尾时,安娜自己卧轨自杀,沃伦斯基跑去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车站,这种讽刺充满了悲伤性。
安娜试图摆脱种种束缚,去自由地追求爱情,这是她自我觉悟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她可以冲破上流社会对女性婚恋自由的禁忌,这也是艾玛没有做到的,安娜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和所爱之人沃伦斯基在一起,但是她却阻挡不了自己对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的多疑和不安,内心的篱笆才是真正难以守卫的,冲破了外界的框架,但是逃不过自我画地为牢,我想安娜内心对自己的审判也是托尔斯泰想要传达的道德寓意:爱情不能仅仅是肉欲的,因为爱情不是纯粹的个人中心主义,绝对的自我中心带来的是毁灭而不是创造。安娜以个体的身份挑战了整个社会的制度规定和道德约束,她的这种勇气和冲动,一方面来自于她内心对于真正爱情的渴望,另一方面她想证明个人价值,得到自我实现,但是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安娜的反抗是对社会的种种突破,但是个体对于社会的依附性又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她寄予无限幻想的沃伦斯基,也属于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一环,安娜的追求是无法与强大的社会所抗衡的,也是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伦理道德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当安娜意识到这一点时,她选择自杀解脱自己,她的死亡,是与社会对抗的失败,也是人生价值另一种极端的实现方式,这说明,违背伦理追求自我的爱只能以毁灭的方式终结。
反观现代社会,“快餐式”爱情值得深思,我们常说“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爱情都是耍流氓”,而真挚至深的爱情却很难得,我们常常扪心自问,为什么我谈了多次恋爱还是感觉孤单寂寞?因为感情不能没有责任和真挚。逢场作戏的恋爱让人疲软不堪,在婚姻中更是如此,婚姻中人寻求彼此的空间和自由,也应该谨记自由的基础是自律。你可能不爱的人生伴侣,但是婚姻以道德和法律的名义将你们牵引在一起,这样的选择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在长时间的爱情旅途中,高度的责任感让感情更加长久伟大。“第三者”永远都是不合理的存在,以爱的名义破坏家庭感情,这种爱是自私的,它既不能伟大也不会长久,我想艾玛和安娜的故事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死亡是艾玛悲剧爱情的下场,而对于没有责任心的现代人来说,无法填补的空虚才是真正的折磨。